艺术家的修养对艺术家自身及其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简而言之,主要有四个方面。
1、成为艺术家的决定因素。
作为具特殊艺术才能的艺术家其艺术才能固然有先天的天资桌赋与一定生理基础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实践、培养教育和自我修养。相同专业者受同样的培养、教育,而成就却迥然不同正是个人修养差异造成的。不加强艺术修养就不会成为艺术家即使成为艺术家不继续加强个人修养也将迟早失去艺术家的桂冠。所以,加强艺术修养对能否成为艺术家、何种艺术家甚至能否永远成为艺术家都具有决定意义。
2、成为优秀艺术家的前提。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活动最大程度地关心人民权利和尊严最大限度满足时代要求,最有成效推动社会发展从而成为优秀艺术家。这要求艺术家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及一切艺术活动,注重社会效果,提高艺术作品质量。要做到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就要求艺术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3、影响作品个人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艺术家因其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文化修养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就不同。而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文化修养同属于艺术修养范畴。艺术风格包括个人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而个人风格受艺术修养的影响最大。艺术修养不同,风格各异。例如同样题材的艺术创作个人修养不同会形成不同艺术风格。同是画马唐代韩干的马风骨雄健丰满,宋代李公麟的马雄健不凡现代徐悲鸿的马则又呈刚健奔放风貌。刘舞云“各师其心,其异如面。”刘碍《文心雕龙·体性篇》即言画家的个人艺术风格就是其在作品中集中体现的创作个性即“画中我”。该创作个性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个人思想、阅历、性格、气质、学识等艺术修养。
4、影响作品的格调。
艺术家的艺术修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格调高低。中国古代的画论就强调把“技而进乎道”“艺而进乎道”作为最高追求目标。“道“即是人生修养的境界,对道的修悟程度高下则反映了人品的高下。人品的问题反映在绘画中便有“气韵不可学”“气韵必在生知”等说法。人品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的修养决定着它的涵养和发展。所以在人品上每个人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人品。故《孟子》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中国古代画论也一再强调画品系乎人品人品高则画品高,人品卑则画品卑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学问与品性的修养对于艺术家特别重要。所谓“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同“养气”即思想品性方面的修养。
因此,人品上的表现对艺术作品格调影响十分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