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曾经出现过一个由少数民族创建的国度,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夏王朝,从出土的西夏文物来看,主要有西夏文字的碑石、最早的木活字印刷书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量的官印(已发现的大约一百多枚),据史料记载,西夏官印的主要材质有金、银、铜以及铜料镀银四种,但就考古发现来说,大部分为铜印。
这些官印据有关专家考证,大多是具有世袭身份和较高地位的族长领袖所使用,他们在西夏政府中或部族中担任领袖、武职或其他的相应官职。从西夏王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和被俄国人掠走的西夏文献等可以看出,西夏文字的创制,受到汉文字较为深刻的影响,无论字体的形式、结构、趋势、书写特点等等,大体脱胎于汉字;但较之汉字书写复杂,辨认也不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创新。
兰州市博物馆所藏一枚西夏铜印,上面铸有西夏文“首领”二字。是当时在西夏军队中的领袖使用的。就兰州市博物馆所藏这枚铜印的印文来说,首先是典型的西夏文字“首领”,以篆书来表现,用的是在印章中官印常见的九叠篆文,传世的和出土的西夏文篆书官印以“首领”二字印最常见。从功能上来讲,西夏文印章同样是借鉴汉文印章的产物,同样是用来表示身份、地位、权力等级的象征。一般边长在5厘米左右,印章背面的柱钮上刻有表示方向的西夏文“上”字,印背两侧阴刻有年款和人名,印文的点画屈曲折叠、深厚凝重,有双边;整体布局参照汉印中的“满白法”布局,并且仿照唐宋印中通用的九叠篆法,富有变化。
这类西夏印章据白滨先生说:确切地来讲它是西夏军队中军事首领的印章,这种印在清朝末年的著录里面就可以看到,但却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印,直到20世纪初,西夏文字开始被解读,罗振玉父子根据背款上的文字,确定它为西夏官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个西夏学家,叫做黄振华先生,将这个铜印印面上的主文字翻译出来,确定了是“首领”二字,从此将这类印统统称为“首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