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本,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画框上的画布绷紧,用结实的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thang——Sgrom)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太硬,画布又厚又硬颜料容易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块画布根本不够,这时候把好多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把画布固定在“唐卓”上之后,就着手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非常淡的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画布时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一层混有石灰的浆糊,等两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子之类的平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布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接下来便是画出主要的定位线,其中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用炭笔画出所画的佛像的草图“白画”之后,用毛笔蘸墨勾成墨线(墨线勾勒稿叫“墨画”),勾墨之后再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再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衣服,最后画佛身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把上面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这些金色的图案叫“金画”,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金色来勾边,叫“金线”)。末了将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线再勾勒一遍,最后再画眼睛。
绘画的程序根据艺术家个人的经验也可能有所变化,不是固定的死板的教条,以上所说的是最普通的绘画程序。
画面上围绕佛像留出的空白还要画上景物或其他由四原质(即佛教所说的地、水、风四原质——译注)组成的无生命的物体,还可以画上人们乐见的众生有情。不过这里所说的仅是人们的口传,要画的具体装饰景物见下文。
各国各地区的绘画中,传统的绘画装饰景物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其中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绘画装饰风格直接影响了西藏艺术。
例如,印度绘画中所用的饰景通常是舒适华贵的房屋,菩提树,各种作供品用的鲜花,各种吉祥物,还有一个珠宝项链。
内地的绘画见到的都是表现繁荣昌盛的象征物,装饰精美的长袍和衣服,精雕细刻的座椅,还有一些诙谐幽默的场面。
“卡切”(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的绘画饰景有水生动物、湖泊、池塘和森林,还有药用植物、香烛等。
尼泊尔的艺术家一般描绘彩虹、云彩,用珍贵的宝石装饰的树,各种颜色的家禽和鸟。
西藏的艺术家描绘岩石、雪山、草原风光,缀满流苏的华盖,嬉戏的野兽。
当然并没有规定上面例举的饰景都必须出现在一幅画里,也没有规定不许艺术家吸收其他民族的装饰图案。所绘佛像的衣着和装饰图案的构图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画家艺术家所从师的美术流派,他对这个流派技法的纯熟也许是最值得考虑的条件。绘画的时间、艺术家自己的能力,以及画家雇主的要求等等都可能影响构图和画面装饰。
除了用水色(指用水调和的颜料,如同现在用的水粉、水彩画的唐卡外,还有另外三种类型的唐卡:金唐、朱红唐、黑唐。这三种唐卡的名字来于唐卡空白背景所填的颜色名称。举例来说,金唐的背景全是金色,朱红唐的背景全是用朱砂,黑唐则都用黑色,以上三种唐卡所用颜料都掺有石灰和胶水,轮廓线必须用与底色对比度鲜明的色彩绘制。如金唐,它的基本色调是金色,就用朱砂画轮廓线,朱红唐和黑唐的基本色调是朱红和黑色,就用金色画轮廓线。假如没有金色,黑唐的轮廓线可以用朱砂来画。
在一幅金唐中通常只有嘴、眼睛、指甲、毛发等处使用其他色彩,在朱红唐和黑唐中,使用水彩的地方与金唐有所不同。在唐卡用墨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焦麦水,这样画面光洁平坦,用时在画面上涂上浓淡相宜的焦麦水经自然风干后即成。
一般可在木板印制的佛像上涂上水色。如要把它做成水色唐卡,在佛像轮廓由木板印出后,艺术家便要对画面进行一次细致的处理,用炭笔把木板印的轮廓线勾勒一遍使之清晰醒目,再按我们上面说的办法制成唐卡。
绘制唐卡的调色方法的指导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加深某种单色,例如要深朱砂色,只不过是往调色碗里多加点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