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代青铜器是以一定比例的合金冶铸而成的,从商周到春秋战国,各种青铜器物中的合金含量有所变化,宋、明、清、民国时期仿制的假冒品,其合金含量与先秦的青铜器差别较大,测定其合金成分及其比例的变化,就可知其真伪。
战国时代以前的青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锡的成分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宋代仿的青铜器,铜色为黄中泛红,合金成分中加入少量的锌,含锡量减少,含铅量增加(因锡较贵重,又较缺乏,便以铅、锌代替锡)。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伪器,含锡成分极少,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铜质一般通过器物的耳、足、口沿及底部露铜处可观察到。在古玩市场上,一般凭经验判断其铜色,可略知其合金配比,这虽不如现代科技方法那么可靠,但在无科技设备条件时,仍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