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票证邮票: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邮票作为票证,在全世界各国都使用,品种、年代、地区和演变,形成了重要的文化载体。有的并成为贵重收藏品之一.
钞票:钞票即是纸币。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钞票是具有现金面值的最通行的票证之一。
生活用品票证:在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条件下,采取限量供应的具体品种数量的印刷证明。限制在具体地区、时间,内使用。
票证不是计划经济的发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甚至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里都有不少使用票证的先例。但市场经济中使用票证的范围小,时间短,多半是战争或济贫的需要。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曾不同程度地采用过票证对一些生活必需品进行配给。但票证的作用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里,对普通百姓生活影响不大。真正使票证普遍化的、固定化的是计划经济。
原因:第一,计划经济的设计者、理论家认为货币是和旧社会、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不带市场经济弊病的体制。为此,他们进行过种种实验,票证制度可能是众多实验中较成功的一种。于是票证在计划经济中普遍化,并固定下来,成了解决有限资源分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第二,由于短缺所致。计划经济被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称为“短缺经济”,认为短缺是计划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用票证对紧缺的消费品进行配给,也许是有效的办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物资极端短缺,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饥荒。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迅速在去昂主要城市实行以票证为主的配给制,对生活必需品进行按人按户的定量控制。当时设想票证制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等待经济好转后就取消,无奈经济情况从来就没有好到可以取消票证的程度,短缺现象一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