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产于福州北郊寿山乡。石雕历来与脱胎器、软木画并誉为福州“三宝”。
寿山石雕创作来自民间,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有圆雕、浮雕、镂面空和镶嵌等。创作内容有实用品,如印章、烟盒、文具、花瓶、围屏等;也有欣赏品,如人物、山、水、花、鸟、生、鱼等。
寿山石雕的历史悠久,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就已有作品问世;唐代多用寿山石刻制宗教用品,如佛像、香炉、念珠等;至宋代始由官府组织作坊制作各种寿山石俑供官僚贵族殉葬;元明年间寿山石雕已用于书画图章、印钮饰等雕刻艺术方面的创作;清初,寿山石雕工艺处于昌盛时期,石雕名家辈出。康熙年间,名匠杨玉旋和周彬技艺超群。同治、光绪年间,以潘玉茂为代表的“西门派”,以刻钮章钮头为主,作品风格淳朴浑厚;林谦培为首的“乐门派”,则以人物、动物圆雕出名,作品风格精巧清丽。清末的寿山石雕著名艺人还有郑仁蛟、林文宝、林友清、林清卿等人。
解放以后,寿山石雕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雕刻名家陈敬详的著名作品《求偶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工艺美术界的高度评价。工艺师冯久和等人合雕的《花果累累》于1972年参加全国工艺美展,轰动了工艺界,作品图片被用作该届展览的工艺集画册封面。1979年又送日本展出。老艺人郭功森先后创作了《解放军叔叔好》《牧羊女》《武夷风光》《闽江两岸》《红旗渠》等近百件寿山石雕佳作广受好评。1975年郭功森又与工艺师林寿甚等人合作大型作品《长征组雕》,该作品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20世纪90年代,寿山石雕创作设计更是屡获嘉奖,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田黄薄意组雕”“二十八古兽印章”双双荣获“金杯奖”;《金桃牌》获国家“银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