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玛瑙颜色的形成,与玛瑙本身所包含的微量化学成分和微量矿物成分密切相关。正因为自然界中玛瑙所含微量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多样性,才使玛瑙的颜色丰富多彩,美丽动人。
玛瑙的显微结构主要是隐晶质结构和纤维状结构及纤维放射状结构。由于形成环境有规律的改变,形成了色调差异的条带状构造和环带状构造,加上夹杂进来的不同微量矿物和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这种条带和环带的差异就更加突出,从而这些千姿百态的条纹、环带最终构成极富想象空间的玛瑙天然图案,成为藏家手中的珍藏。
近代地质勘察证明,中国的玛瑙资源丰富,辽宁、黑龙江、江苏、新疆等地都有出产,辽宁阜新的玛瑙储量占全国50%。该地区出土的玛瑙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历朝历代有关玛瑙的文物都有出土。出土的玛瑙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生产工具,查海遗址、红山文化遗址、青铜时期文化遗址都出土过玛瑙制作的刮削器。二是生活用具,彰武县朝阳沟辽墓出土了玛瑙盅,蜘蛛山乡罗匠沟辽墓出土了黑白两种玛瑙围棋子。三是装饰品,八家子乡梯子庙辽墓出土了玛瑙管、玛瑙珠,旧庙镇海力板辽墓出土了玛瑙带板。这些都说明古代辽宁阜新盛产玛瑙,并被古代先民所利用。
清乾隆年间,玛瑙的开采、加工进入中国历史上的繁盛期,据《清实录》记载,辽宁阜新地区开挖窑洞十六、窑工千人,南部设有商邑。乾隆皇帝也对玛瑙制作的朝珠非常喜爱,玛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有美丽花纹的玛瑙当时几乎与黄金同价,所以又被称为“玉黄金”。
中国现代的玛瑙开采、加工活动在“文革”时期一度受到严重影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步富裕起来,玛瑙的各种手工艺品因颜色亮丽、品种丰富、物美价廉而大受人们欢迎,一股玛瑙加工热在“玛瑙之乡”辽宁阜新也随之兴起。其从业者多是一些当地农民。囿于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局限,他们起初只是将玛瑙切割成板、片,制成圆片牌出售,这种价廉物美的简单饰物很快行销全国各大旅游市场。
玛瑙牌的加工材料主要采用辽宁阜新当地开采和后来大量进口的巴西玛瑙原石。改革开放后的近30年中,是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周边地区玛瑙切片加工的高峰期,其中1994年至1998年间,更是玛瑙牌产销的最盛时期,日上市交易的玛瑙片少则数万片,多时达十几万片。因使用了辽宁阜新和巴西进口的玛瑙原石品种——黑红花、黑白花、红花,通过切割手段把隐藏在玛瑙层间的图案最大限度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机缘巧合再加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古代典籍中记载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风景的玛瑙天然图案世界又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十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加工的审美观念存在误差,几乎毁了这一珍稀收藏品种——那时的加工户普遍认为玛瑙牌染成红色、绿色是最美的,也容易出售;有玛瑙天然花纹的片子却被他们叫作花料,因不好染色被当成残次料。因此他们便想办法用剧毒化学颜料将花纹盖住,称其为“盖色”。这种对美理解上的误区,导致玛瑙天然图案几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