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闻名的“毁佛皇帝”唐武宗陵园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清理出土较为完整的蕃酋像等近50件组珍贵文物,对陵园地下石刻的大规模清理发现,以及为复位地下石刻和制定帝陵保护规划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持唐武宗陵园——端陵考古调查与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说,在2013年度的唐代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过程中,主要是对端陵陵园东门北侧门阙和南神道西侧蕃酋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对陵园南、北神道掩埋于地下的石刻进行了清理,并对石刻进行了测量记录。
考古发掘显示,唐端陵东门北侧门阙为夯土结构,平面形状为梯形,其东西长约24米、南北宽约15米、北端宽约13米,阙体主体现存高约3.5米,未见夯筑传统的所谓三出结构;南神道西侧蕃酋殿址位于陵园南门西侧门阙以南10米,平面形状为曲尺形,南北长17米,东西宽18米。现仅存夯土基址,在殿址东北部残存部分散水包砖,考古人员从殿址内清理出5块石础和6件蕃酋像残块。
参与考古调查与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博副研究员说,端陵地面现存石刻较少,统计下来只有4件石人、2件石马、2件翼马和1通石柱,其余石刻或遭损毁,或者掩埋于地下。统计2013年度的考古发掘,共清理石刻37处近50件组,让许多珍贵的唐代帝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唐武宗公元九世纪初在位,以限制佛教发展的“会昌法难”闻名遐迩。唐武宗陵园——端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东距唐高祖献陵4公里,西北距唐敬宗庄陵约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