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矽,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三方晶系(hexagonal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
通常,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况下,水晶的生长速度约为每天0.8毫米(mm)。这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验室、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syntheticquartz),通常多切割为晶片(chips)供作电子、电脑、通讯工业用途;也有人称为养晶(cultivatedquartz,culturedquatrtz),虽是使用不同的名词,其实讲的是相同的东西。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约需三厘米左右,即30mm,需要约40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十厘米(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约需120~180天也就够了。但是,这都是在人为控制下最理想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这种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都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则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crystal)之所以珍贵之处。
正常的水晶在生长时,多可以发现和柱形尖端輘线平行的生长纹(growthlines)。由于在地底、岩洞中的生长空间多狭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时,或地壳变动时,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矿石的挤压,常常会压迫产生不同的晶面。还有,当水晶还是在液态状的时候,常常也会包覆着其他的矿石、泥灰一起结晶成长,如金红石(稍后变成发晶)、火山泥灰(稍后变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请不要视为瑕疵。
水晶的常见瑕疵:1、隐裂纹。在透明的水晶中,隐裂纹呈亮晶晶的片状,有时还会有晕彩效应。这些裂纹是水晶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外力挤压而在内部产生的一些隐形裂纹,隐裂纹在芙蓉石、紫水晶、白水晶球及白水晶柱中都很常见。有的裂纹后来被物质填充,形成愈合的裂纹,也就是原来的裂纹又长住了。这种裂纹对水晶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2、棉、云雾或渣状包裹体、杂质在透明水晶内部有雾蒙蒙的现象或是感觉里面像有棉絮状、渣状物质一样的包裹体,这些包裹体的存在,影响水晶的整体美观。还有的水晶内局部含有黑斑或其他颜色的斑状物质,与水晶整体不协调,被视为水晶的杂质,有这种杂质的水晶是次品。3、裂纹。水晶形成后由于外力作用或某种人为原因使水晶产生大的裂隙或裂纹,这种裂纹有大有小,对水晶的影响也有大小之分。4、生长缺陷。水晶表面坑洼的地方,有的深,有的浅,这是水晶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并非是人为造成的损伤。缺陷位置本来包有其他矿物晶体,由于包裹体和水晶结合部位的结合力不强,当表面抛光时,矿体脱落,留下空位。这种缺陷在绿幽灵、钛晶、金发晶上都比较常见。5、损伤。损伤是指水晶由于加工或不小心摔掉、碰撞等原因,人为造成的损坏。它可以是破口,也可以是凹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