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艺术理论研究最高学府:中国艺术研究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主管,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创作和教育机构。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理论研究领域最高学府,被称为全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国家队”。这里汇集着中国当代各个艺术门类的一大批最优秀和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曾经坐落在北京前海西街古建筑恭王府内,现位于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于1954年的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和成立于1953年的中国绘画研究所。毛泽东主席曾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艺术研究院还设有研究生院、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及艺术创作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中国书法院、中国设计艺术院、中国雕塑院、中国油画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当代艺术院(筹)等创作机构;还有文化艺术出版社、图书馆和中国工艺美术馆。另外,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有《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音乐学》《红楼梦学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艺术评论》《中华文化画报》《中国文化》《书法》《戏曲研究》《中国艺术年鉴》《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中国摄影家》《传记文学》《中国艺术时空》,以及《艺术科学通讯》等16个杂志社、编辑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等方面,中国艺术研究院也获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昆曲艺术与古琴艺术成功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单位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专门工作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它在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国家名录体系的建立、科学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还承担着文化部委托的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论证、评选工作。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艺术研究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正在创造性地努力把中国艺术研究院建成“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成就分三个方面:收集、整理、保存各艺术门类的资料,培养艺术研究高级人才,对文艺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主要有著名人士袁水拍、贺敬之、张庚、王朝闻、郭汉城、王蒙、李希凡等,现任院领导有常务副院长曲润海和薛若琳、呼世安、白国庆、王干甫、王泽舟等。
艺术史论研究队伍健全: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张庚、郭汉城、黄宾虹、王朝闻、蔡若虹、朱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郑雪来、吴晓邦、侯宝林、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陆梅林、范治斌等。他们的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不仅构成了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也成功地完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思想的奠基礼,积累了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丰富经验。
全院现有在职人员近80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专家学者300余人,包括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者近200人。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名研究生部)成立于1978年,在先贤学术思想的引领下,研究生院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其突出表现为: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互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学术能力和竞争力。这种教育理念获得了丰厚的回报,30多年来,研究生院共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及各类研修生3000多人,他们分布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从事教学、研究、创作和艺术管理工作,其中许多人已成长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拥有众多著名的艺术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目前,我院可以担任硕士生导师的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学者有300余人。与此同时,一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新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应运而生,许多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艺术硕士、访问学者、研究生课程班学员达700余人。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并接收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访问学者和进修生,积累了丰富的培养海外学生的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特点,在科研水平和指导研究生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艺术学的研究中,我院已经取得多项重大学术成果,各学科学术带头人承担了许多国家重点课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美日及港台艺术学界均有合作项目,也得到了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30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近2000人,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类进修生。我院现在读生总数达800余人。为我国的艺术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华艺术通史》《中国美术史》《中外美术交流史》《中国舞蹈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话剧史》《中国建筑艺术史》《坛庙建筑》《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成为各艺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艺术科学总论》《中国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等一批在研重大课题,对中国的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30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近2000人,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类进修生。我院现在读生总数达800余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现有藏书近百万册。收藏各种艺术门类的报刊、学刊合订本共16万册,每年订阅的国内外期刊260余种、全国各种及地方报纸43种。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精品有善本30000余册;戏曲类收藏的明清戏曲剧本,许多版本十分珍贵,如大量的清代演剧机构南府和升平署的剧本;还收藏许多艺人的手稿,如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十几种手稿均完整保存在馆内。音响、音像、档案数据20000小时;其中有近7000小时民族民间音乐的录音数据,囊括了北京等20余个省市地区的汉族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歌舞及舞蹈音乐,各种民族器乐曲,民族乐器的独奏曲。这批数据已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名录”。其中最珍贵的是唐宋时期的古琴,目前古琴艺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是集图书、报刊、音响、音像、乐器、书画、图片等为一体的艺术信息中心,为艺术学的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保障。
艺术研究院成果丰硕: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承担国家重点课题42项,院重点课题131项,其中已完成出版的有80多项,以改革开放20年计,全院发表的有价值的论文、评论6千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工具书近800部,总字数约6个亿。研究成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两大类型,在学科基本建设方面,主要艺术学科戏曲、音乐、美术、舞蹈等的一史一论都已完成,如《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漫画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音乐史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中国美术史》《中国舞蹈通史》《中国舞蹈概论学》《中国舞蹈史图鉴》。各学科研究必备的工具书也已完成,如《中国戏曲脸谱》《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国音乐词典》《中国音乐家词典》《中国舞蹈词典》《红楼梦大词典》。艺术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比较研究、综合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艺术类型学》《艺术文化学》《东西方戏剧进程》《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京剧与中国文化》《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等。从1988年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已举办4次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共有134项成果获奖,获一等奖的成果共有13项。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等方面,中国艺术研究院也获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昆曲艺术与古琴艺术成功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单位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艺术研究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正在创造性地努力把中国艺术研究院建成“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职责任务:系统研究戏曲、话剧、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摄影、曲艺、杂技、木偶、皮影、建筑艺术、马克思文艺理论等,以及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设的研究生部,培养艺术学科理论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