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变化,使农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除北京、南京这两大城市外,集中在江南苏、常、松、杭、嘉、湖地区的新兴城市人口集聚,商贾云集,商品经济和市民生活异常活跃。明代学者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记载:“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鞶帨,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云云。清《姑苏繁华图》记录了清乾隆年间苏州的繁华景象,其中一段画万年桥北半街“松萝茶社”,另一段画越城桥畔一缸坛店有茶壶出售,生动有趣。
这一时期海禁开放,乌木、紫檀、花梨等各种名贵木料的进口,为明清细木家具制造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特别是不少文学家、戏曲家、诗人、画家、收藏家、鉴赏家等文化人出于自身的爱好和社会的需求,纷纷与匠人高手联手设计制作家具文房,推动了家具种类和形制的发展。这些情况在高濂《遵生八笺》、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文震亨《长物志》、宋应星《天工开物》、李渔《闲情偶寄》等书籍中有生动而详实的记录。他们从文人的眼光、审美心态和生活情趣出发,崇尚追求“典雅”、“古朴”、“简素”等审美风格。